当前位置:教学教研

同课异构展风采,学科融合奏新章——我校初二物理组开展跨学科实践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5/9/5 14:34:00  浏览次数:166

一堂相同的课题,两种迥异的风格,无数个创新的火花。9月5日,我校初二物理备课组以“乐器调查与制作”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跨学科实践校内公开课。陈名和刘苗两位老师匠心独运,从不同角度切入,为全体物理组呈现了两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示范课,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在新课标探索中的深度与活力。教育教学总监康敏亲临现场指导。

两节课紧紧围绕初中物理“声现象”核心知识(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音色)与跨学科实践主题,确立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亲手制作乐器,理解振动发声、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等抽象原理,融合音乐、工程、数学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尽管课题相同,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风格却截然不同,形成了美妙的“教学二重奏”。



陈名老师的课堂宛如一个“乐器研发工作室”。学生们像严谨的工程师一样,不断用调试音高、对比测量来验证自己的设计。陈名老师穿梭于各组之间,以关键性问题进行引导:“如何让你的音阶更准?”“怎样增大它的响度?”整个课堂充满了理性的思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刘苗老师不仅关注乐器的物理原理是否准确,更赞赏作品的创意和艺术表现力。学生们用自制的“打击乐套装”、“排箫”、“弦琴”等合作演奏,课堂气氛热烈欢快,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和发现的喜悦。虽然路径不同,但两节课都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们全身心投入,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创造”,在动手实践中内化了物理知识,在团队协作中提升了沟通能力,在面对挫折时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维度的学科融合,让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生根。



在随后进行的评课研讨会上,听课教师们纷纷表示,两节课对比鲜明、相得益彰,为“跨学科实践”教学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两种范式。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教学研讨。它激励着全体教师不断反思、大胆创新,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深耕跨学科融合,为学生们带来更多元、更高效、更有趣的课堂体验。

图文:刘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