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高效课堂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9月25日,我校初三历史组成功举办以《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为题的“同课异构”公开课。潘雨辰、李雨婷、卞茜茜三位老师基于同一课标,从不同视角切入,呈现了三节理念迥异、精彩纷呈的优质课堂,充分展现了教学的多样性与艺术性。
潘雨辰老师:宏阔视野,思辨引领
潘雨辰老师的课堂展现出宏大的历史视野与深刻的思辨色彩。她以“拜占庭的兴亡”为清晰主线,用精心设计的“问题链”贯穿始终,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她的教学注重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在剖析《罗马民法大全》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罗马法学体系的特点及其对近现代世界的深远影响,并将拜占庭置于“东西文明桥梁”的定位中,分析其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这种对历史脉络的宏观把握和对知识内涵的深度挖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格局,体现了极强的教学引领性。
李雨婷老师:寓教于乐,关联现实
李雨婷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充满生机。她巧妙运用抢答、同桌互助、小组合作等多样形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李老师特别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结,从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延伸到学生身边的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实例,使遥远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生动诠释了“历史的温度”,成功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兴趣。
卞茜茜老师:夯实基础,授之以渔
卞茜茜老师的课堂以扎实稳健、高效务实见长。她注重知识落地,课前巩固与课后思维导图作业相呼应,形成了完整的教学闭环。尤为突出的是,她在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时,指令清晰明确,任务分工具体,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高效参与。课上,她对学生作业进行精准点评,并辅以黑板上的学法指导,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在夯实基础的同时,稳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三位教师各展其长。课后研讨中,老师们一致认为,此次活动不仅是教学技艺的展示,更是教学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为构建更具深度与效度的历史课堂提供了宝贵借鉴,有效推动了我校历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图/文:潘雨辰